有時候,我們花了很多時間關注別人,不管是注意、批評別人做不好的地方,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;卻花很少時間認識自己。
⠀⠀⠀⠀
包含自己的感受,對自己的看法,自己對別人真正的感覺等。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當我們花太少時間認識自己的內在,反而會讓我們在關注別人的同時,全部都會把外在世界的所有事情變化,都當成跟自己有關。
⠀⠀⠀
⠀⠀⠀⠀⠀
不論是別人的心情、一舉一動,我們可能都會誤以為:「是不是因為我做了什麼/沒做什麼,才會遭受這樣的對待?」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在過度關注別人時,我們會失去自己的感受、感覺與需求,也可能會沒辦法為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,覺得自己會這麼做「都是因為別人」。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這樣的行動,固然可能讓當時的我們因為生氣別人「而對自己感覺好一些」,卻也可能失去自己能夠選擇、改變的力量。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唯有我們能夠不批評自己,試著認識、理解自己的各個層面,對於自己所有的感受、需求與選擇,我們願意不批判地接納,更理解自己的決策過程,我們才有機會停止責怪自己或別人,負起自己生命的責任,也開始建立自己的標準。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這也是所謂的「愛自己」最重要的事: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不批判,試著理解接納,療癒過往的傷口,我們也才有機會長出力量,承擔起過去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的選擇,並且相信未來的自己是有力量,可以有更多的選擇能力。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這也是我寫出《過度努力》這本書最大的目的:
⠀⠀⠀⠀
不是講什麼大道理,而是用別人的故事,幫助我們梳理自己的故事。
⠀⠀⠀⠀
#過度努力 #周慕姿